2009年8月13日

節能減碳與健康生活的庭園植栽方式

節能減碳與健康生活的植栽方式
文/陳紹奎
—2009/03/01
自然界的主要循環大致上有氧循環、碳循環、氮循環、礦物質循環(上述四種又可聯合組成肥力循環)、水循環、能量循環等等,各種循環系統只要有一項無法正常運作,或者運作正常運作亦無法達到應有濃度,那就表示生態平衡受到了破壞,像現在全球都在積極提倡節能減碳,就是因為地球碳循環失衡,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,濃度高過正常值的二氧化碳,使得地球暖化氣溫異常升高,颱風規模與強度都增加環境的破壞力,冰河融解大陸內部水源驟減植物生長不易影響農作生產、海水上升致土地喪失……,舉凡種種階源自於森林植被過度砍伐,製造過多二氧化碳導致這種狀況。

目前探索家族正在執行『永續實踐』,利用植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,是永續教育的落實典範。植栽如何增進節能減碳?植物能淨化空氣減少汙染物濃度,遮蔽陽光減少土讓受到陽光曝曬保存土壤所含礦物以及含水率,植物根系能有效固著土壤阻止土壤流失,調節氣溫降低大氣溫度,遮蔽建物不受太陽直射降低室內溫度減少電器耗電延長建物壽命,給動物食用增進生態以及各種物質循環的平衡……。植物實屬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樞紐,事實上不僅在於減碳,目前地球的生態危機、物種滅絕、土壤流失、環境失衡……等許許多多的問題,只要能恢復原有的森林與植被,絕大部分棘手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。

我們要利用植栽達到節能減碳,該如何進行?種植!只要多加種植就能淨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汙染物含量,但是由於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實在太多了,所以這樣還不夠!除了將已受污染的空氣淨化,還要積極的減少製造二氧化碳等空氣汙染,那就還要減少能源的支出,因為以目前的技術生產能源與石化原料,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及其他各種汙染物質。所以為了達到節能減碳,要盡可能減少使用電氣,電氣被使用最頻繁的就是照明與空調,晚上以及陰暗的白天需要開燈,夏天要開電扇冷氣,冬天要開暖氣暖爐,減少電氣的運轉就降低耗能,同時也減少發電時的汙染排放。所以要利用植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,要朝幾個方向思考。

第一 空氣中有哪些汙染能物質?
我們要瞭解環境中的污染物才能選擇適當的植物來種植,二氧化碳是眾所周知的溫室效應首惡。一氧化碳是有毒氣體。二氧化硫於汽、機車所排放廢氣中,是酸雨的主要汙染源。(以上為主要大氣污染,以下位主要是內空氣汙染)甲苯為有機溶劑、存於松香油或立可白中會至癌。三氯乙烯為工業常用溶劑,無色具揮發性,能使中樞神經生末梢神經炎。甲醛家庭中多存於裝潢木料中會致癌。丙酮是去光水以及油漆的稀釋劑具毒性。除了這些還有許許多多的有毒化學物質,經由各種工業產品的生產釋放到空氣中。這些有毒污染物都可經由適當的植物加以分解成無毒物質。

第二 植物本身能提供哪些淨化環境功能?
植物與細菌間的生態平衡就是最佳的污染淨化工廠,植物與細菌以生長之需分解環境物質以作為養料,過程中將許多原本有毒的物質轉化為無毒且可被運用的成分,但是各種植物有其特性,所以需要慎選品種已達到應有功能。而且室內與戶外略有不同,目的也有所差異,可分別選擇不同的物種栽種。

第三 植物能帶給我們哪些減耗功能?
植物除了具有主動改善空氣品質外,還能隔離陽光照射建築物,降低房子的溫度減少電氣使用,節約能源就能減少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硫產量,也就降低污染源。利用植物能量的被動功能改善建築物耗能,是許多節能減碳方法中惠而不費的作法。

第四 植物如何帶給我們健康而舒適的環境以及附帶功能?
大量種植除了節能減碳以外,同時還具有清淨空氣、提供陰離子、芳香空氣、美化環境、提供食物、舒緩疲勞的視覺……等等。花、果有著其他附加價值,適當選種與正確的種植規劃,是可以達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。

第五 甚麼樣的植物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?
如何正確的選種是很重要的,選擇正確的品種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,瞭解他們的生長特性,是否會對建築物產生傷害,若是依附在牆面攀爬必須注意它的根是否會破壞房屋,那是否要搭棚架讓牠們攀爬,需要永久性的棚架還是臨時性的就可以,那就要看他們成長後是否能利用自身的力量支撐起來形成支架系統,如果可以那需要幾年。如何規劃引導其生長方向與區域,植物長在正確的區域才能達到預期的功能。另外還要知道這些植物是否有毒,他們會吸引哪些動物,吸引來的動物是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。或者刻意栽種誘蝶幼蟲誘鳥植物,增加生物多樣性,藉此機會製造更豐富的自然觀察環境。在植穴週遭是否加種其他互補性植物,如加種豆科植物補充氮肥,增進生態平衡達到較完整生態體系。

第六 這些植物的生長特性有哪些?
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的生命週期,而我們僅在夏季需要遮蔽陽光,冬天反而需要陽光曝曬,甚麼植物是夏季枝葉茂密、冬季葉子會紛紛落下?我們所選的植物需要幾年才能成長到預期的目標,是否要雜著幾種品種同時進行,讓主要多年生長期植物還沒長成以前先有短期植物先頂替。兩種或多種植物雜作有交替生長周期,還可在不同季節產生不同功能。

第七 適合在我們的環境中種植的植物有哪些?
當我們要選定品種之前,要瞭解這種植物是否適合這個環境,包括氣候、水質、土壤、陽光等特性,若不適合種植在我們的環境中要採取甚麼替代方案?變更選種還是改變土壤環境?土壤要如何改良?我們的土壤屬酸性黏土缺乏肥力,氮為最主要肥力來源,搭配豆科植物、堆肥或局部適量換土以增進氮循環,若土壤過於潮濕要如何做排水改善以降低水分。

第八 要怎樣尋找正確的資訊與資源?
充實足夠的知識、取得適當的資源,有了充分的知識才能完成目標。最佳的方法是平常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,經常利用圖書館資源,但圖書館藏書有時而窮,網路便成了非常好的搜尋方向,網海雜亂要如何找到我們要的資源呢?一般人習慣用關鍵字,這是好方法但找到的資訊通常以十萬筆百萬筆計,太多了反而無所適從,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,而且許多網頁的資訊屬個人觀點,不盡然正確,所以慎選其資訊來源很重要,通常政府機關、學術機構、相關社團、專業學者、百科全書……等單位所得到的資訊較正確。而且關鍵字的選用很重要,要先以專業者的習慣用語推斷最適當的詞彙。另外百科全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,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百科全書與論壇網站,可說是應有盡有,試著找找看各類綜合、植物、綠建築、污染防治、節能、永續建築、綠校園、防熱、隔熱、節能減碳……不一而足,試試看到網路上搜尋。另外政府及其他相關機關,如國科會、環保署、衛生署、林務局、水土保持局、農業改良場、各大學建築研究所、建築社團與學術團體,種子種苗供應商,植物研究機構,污染防治研究機構,節能減碳研究機構,永續教育推廣機構……。

第九 任務完成之後如何檢視我們所作的工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?
我們做完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後須追蹤,以實際的結果來檢視所作的一切是否達到預期目標,若有是否能再加強其功能,若未達目標問題出在哪哩裡?要如何去改善?事後的檢視與驗證很重要,不然忙了幾個月卻不知效益如何,無法與其他的做法比較,不知孰優孰劣,對經驗的累積也會大打折扣。

第十 其他應配合事項
除了適當栽種植物,我們還要培養正確的日常生活習慣,才不會一邊在積極減碳卻又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,在另一邊經常製造汙染排放。例如減少使用具污染物品、少開車、少吃肉、少用石化製品、少用塑膠與人造纖維製品、……。既然要以植栽達到節能減碳功能,其目的就是要減污,所以可搭配室內植栽同時進行,室內植栽較簡易,同時進行效果加倍。

興之所致 再賦一篇

蘭陽為官賦
試為賦 論新局
文/左筆右劍

四時行焉,運會交替,天地倫常有綱,居官謀事為眾?
民參時政,舉能為先,翻看諸事作為,數歷任政治人。
祈卛斯民,以抵蘭地,啟篳路藍縷境,吳沙焚香以祝!
呂留侯志,反日組黨,議會設置護台,蔣渭水啟山林。
國遭日竊,依以為鄰,捐地招商富民,陳純精行事聰。
華夏遺風,學豐文采,土地改革先驅,盧纘祥骨風賢。
連年推動,政權還民,廢嚴解禁壯志,郭雨新伏櫪選。
任縣長職,甘氏侵財,內埤漁港弊案,阿炎牢日數百。
縣政於胸,習醫賦詩,修建設闢港澳,陳進東晉百里。
長樹典範,環保民主,永續蘭陽聖地,陳定南青天侯。
垂名青史,文化立縣,童玩藝術傳世,游錫堃創第一。
成前擘劃,賡續經營,發展觀光史頁,劉家守成之舉。
功成諸賢,民習為常,問神走攤搏暖,呂國華縣治奪,
敗環境財,斷文化炊,屠童玩金雞母,民心冀誰掄魁。

作者 左筆右劍

販賣國土勤採砂 斷絕永續為何來

販賣國土勤採砂 斷絕永續為何來
文/陳紹奎
原載於雪隧觀點

近來參加數次環保署的「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」修正草案公聽會及研商會,由於疏濬工程環評認定條件過於寬鬆,會中強烈要求必須比照土石採取來訂定環評認定標準。原因在於政府疏濬,同時販賣砂石,疏濬已經和土石採取沒有兩樣,相同的開發動作,相同的商業行為,相同的汙染與環境影響,環評條件卻較民間寬鬆二十倍。

河川疏濬當然有其必要性,但污染也是事實,宜蘭縣環保局鄒局長就帶著在疏濬現場所拍的照片,指陳其對環境污染之嚴重程度,用以要求環保署正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,環保署次長也表示將此建議列入紀錄,供作後續條文內容修訂的重要意見。基於安全理由各縣市的主要河川都要疏濬,可是為什麼宜蘭縣所造成的環境問題特別嚴重,需要環保局長親上火線?

96年『河川水庫疏濬採售分離土石申購辦法』出爐,河川疏濬與土石採取正式掛鉤,砂石業者可以大大方方的提出申請,經由疏濬取得砂石,不必再像以往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進行,政府也可以公開販賣河川砂石。依照水利署公告資訊顯示,台灣主要河川疏濬的土石採取量,不論以河川長度或流域面積來計算,蘭陽溪的單位土石採量都居全國之冠,為什麼蘭陽溪疏濬時的土石採取量會特別高?宜蘭縣政府缺錢、急需將國土變賣挹注資金?還是砂石吸引某些利益團體的覬覦?想請問縣長為何無視環境污染、橋樑安全、洪患防治、環境永續經營與縣民生家性命安危?

作者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陳紹奎

興之所致 貼一篇賦

人文中小學『君子連廊』上梁文全文
文/陳紹奎

宜為文以記之,承此上梁之際,序我多士,築起連廊。
蘭地修法,擇處於此,啟篳路藍縷之徑,營拔雅分校之基。
頭城萬室,厝居山海之間,人文一校,獨立於千萬庠序之上。
城聚尋適性,能力欲可攜,實驗於課室之內,成就以社會中堅。
人山浮動而出沒,眾賢飛騰而往來,寓居於此,皆為育才。

文貴啟元,蘭地北隅,公辦民營肇始,適性教育奠基,
國士無雙,披荊斬棘,非畫一地而經營,欲拓之於國土之濱。
中千世界,芸芸向學,坐館襲裘其中,旋踵濟於簷階,
小天下者,不敢睥睨,實乃慕焉者眾,繼爾營建新舍。

二期校舍,堂構已新,幕天往返其間,晴雨獨缺道廊,
期許永續,活體建築,涵養日月天地,耕耨土壤泉水,
校土雖貧,君子綠竹,適所以栽成柱,可拄起縛椽樑。

舍銅鐵錫,葺竹麻草,摒鋼筋水泥建築,繼傳統工法營建,
連枝分葉,出蘗日稀,擇承其工法大幹,植之以傳承沃土。
廊廡以承,傳之於學子,襲之於課室,親師生共創砥基,
工襲舊法,添加入新技,受用在廊道,綠建築啟新傳統。

程門不需立雪,近悅眾夥,共承其事,分蘗新竹照安宮,
上承協力文化,遠來慕者,同就其基,植栽成柱人文內。
梁成今日,非吾一力,珀玩募集眾人,群聚以成其事,
大築連廊,獨營莫可,靜漪經理諸事,眾志始就其業,
典承傳統,展似翠屏,成永續綠校園,師生親子齊就。

紹裘其志,節如紅蓮,創有機體人文,麟趾眾繁同行,
奎星高照,文昌纏斗,穹靈齊聚於此,實望可見左右,
祝願人文之起,引為眾鵠之的,以為法式,普羅廣拓。
文江學海,濟濟人文,共尋育才都到此,同創興學遍地花,
禱留學者,紛騰回首,孟母三遷不再有,遼東飛鶴樂回歸。

祈上蒼天,承六方位,座列位於勾陳,賜福我輩眾人:

東一祈‧啟明升遐東濱海,辰鐘鳴醒萬物蘇,春來雨澍十方土,台灣教育新枝采。
西二許‧長庚西耀大雪山,暮鼓送眠千戶酣,冬去雪潤百花綻,蘭地興學夜未珊。
南三願‧仙翁靈芝莫須盜,初至蘭陽六藝展,夏日雨足千葉懋,佛光普照創新校。
北四望‧勾陳鎮吉眾星拱,深耕頭城一片土,白露日晴萬箱熟,自主學習已初萌。
上五實‧璧月珠星臨蘿帳,中夜芭樂眾民息,仲秋風暖諸神酬,有機校園日漸昌。
下六現‧鑿井疏畦聚鄰舍,白晝拔雅四時悅,立春回暖敘來年,適性傳襲成常樂。

六合方位,全校合夥親師生,連同家人,日日月月歲歲年年,平安健康快樂綿延。
願伏上梁之後,學子能力都可攜,運會之趨皆適性,發展人文永續成。

老樹餘韻—如何拯救?

老樹餘韻—如何拯救?
作者 陳紹奎

◆ 來鴛老師邀我救老樹

就在學校眾頭目們交接典禮的前一天,來鴛與麗玲分別來電,邀我隔天下午一點半到學校拯救被颱風吹倒的老樹,電話中曾表示希望老師在救樹之前要留點時間聊聊如何救樹,老師答應了。隔天早上到了學校,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師,可是她卻忙得根本沒時間談話,只寥寥數語,並且開了張支票給我,屆時會有四五十位壯漢幫忙,心裡想著人多好辦事。陸續又在旁邊的辦公室裡找到了麻繩、圓鍬、砂扒、水桶等工具,萬事具備只等時間到來,於是我便放心的回家,等待執行老樹救援任務。

下午一點到校,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人,眼看就要三點半了,難道會跳票,就在臨跳票前,老師趕緊補了三個娃娃兵給我,姑且算她補足票款。領著三位七八年級的同學,走到老樹前我的老毛病又犯了,總是喜歡問為什麼要做、要怎麼做、又為什麼要這樣做、那還有別的方法嗎?這三位同學有著非常好的觀念,其中一位同學有著植物學家應有的概念,還能舉一反三,事後回想起來真想問問是哪位老師敎的這麼好!有好老師的學生真是幸福。

我們四人備齊了工具,首先要做的是覆土,樹根已完全裸露了,不覆土就算扶正了,樹根不是被壓斷,就是將樹與土地間撐出一個沒有泥土的空間,樹還是難以立足,更難以存活。接著大家開始玩起泥巴,提了水,將土鏟鬆和上水攪成爛泥狀,用手捧起一坨坨的爛泥,糊在樹根的縫隙中,糊上泥土後用手略微的將它樁實。樁實的泥土對根的生長不利,但這是不得已的手段,不然在扶起大樹的時候泥土會脫落,根不吃土樹救活不了。

搞了大約一個多小時,覆土還沒完成,大約只做了一半,但三為同學已知道後續該如何處理。就在我們收拾工具的時候,來鴛老師招呼我們該吃飯了,順便告訴老師,改天要救樹的時候可以找這三位同學,他們已有足夠的知識,知道該如何拯救這棵老樹。

◆ 忽視三個娃娃兵的知識與能力的拯救結果

過了一週見到老樹被扶了起來,信步過去看看,看到結果,我知道老師沒有去向這三位同學請教。看到的情景真讓我替這老樹感到難過,一個垂死邊緣的老樹,縴繩、鋼管、鐵柱、鋼索與麻繩,身上施加各式各樣的刑具,不知他身犯何罪。這棵樹五臟皆傷,只剩樹皮病情較輕,樹皮是樹木的皮膚,可以保護樹木不受動物和真菌的侵襲,樹皮上還有「皮孔」帶有呼吸功能,其最主要功能是輸送水份以及生長所需能量與養份,雖然不易但細心照護是有機會存活的。

如果照顧的好形成層還能再生出新的細胞,不斷向外形成新樹皮,舊樹皮向內形成木質樹幹。樹心本來就是死的細胞,但已經開始腐爛,黴菌將漸漸向外蔓延,所以這棵樹幹的支撐功能會逐漸由樹皮與再生的木質細胞接手。可是加諸於樹身的固定設施,被刻意的嵌入樹皮,傷口會感染黴菌。截斷樹皮還會斬斷輸送系統,若再讓樹皮受更大的傷害恐怕這棵樹將病入膏肓,藥石罔效。

原來種植的坑裡留有斷裂的樹心,杵在坑的中央,一定要先挖除,不然樹根會被他頂住,週遭會留下許多空隙,樹根吃不到土,既無法支撐樹身更無法發揮應有吸收水分的功能。此外植穴過淺應再加深?剛開始三位同學也這麼認為,說明之後他們立刻就能反應過來,不是該不該加深的問題,而是當時種植錯誤,看這幾棵老樹的種法有點奇怪,請教過蔡會長,他只知是從火車站移植過來的,而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種植就不得而知了。

這批移植老樹與舊大樓前的那兩棵種法截然不同,像是把樹運回來,立在地上,再從別處扒土過來覆蓋根部,所以形成一個個的土丘。以這樣枝葉幾乎盡去的大型老樹,移植後是不需要任何支撐或是固定的輔助物,只要正確的種植,由於重心低重量重,與受風面積相較之下,不會輕易的被颱風吹倒。土丘讓它所受的側向風壓無法傳遞給週遭的土地承接,必須全由樹身承擔,基座窄淺怕樹倒下,當然就只有想辦法拉上鋼索固定。

後來在人文知音看到救老樹的紀錄文章才知原委。童軍活動中安排救老樹的活動非常好,但學校現成就有一位學植物學的老師,先向他請教,再動手救樹也不遲,既可學習自然知識,又可日行一善,成功之後還能凝聚團隊向心力。不過話說回來,孩子們在完全不了解之下做了錯誤的示範,如果在錯誤中能夠學習到,排除錯誤是邁向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,凡事都該先行了解再定行止,是減少犯錯的唯一捷徑。事情過或若能回過頭去思考,把之前遺漏掉的補回來,諸多惋惜也能能轉化成知識的能量,花費的氣力、流失的汗水也算有代價了。

◆ 植物的移植與修剪方法

老樹的移植存活率非常低,通常不到五成,雖然榕樹是較易移植的樹種,有正確的知識與適當方法,仍舊是提升存活率的不二法門。我們在移植樹木的時候,要先認識樹木的生長法則與生理結構,不認識它而想讓它活下,不只是浪費汗水與時間,反而還可能害了它,不得不小心行事。它的工作大致可分為,覓地、斷根、截枝、挖掘、運送、種植等,以下就來概略敘述。

1、根的保留—尚未木質化根的總體表面積保留率是活命基礎
根的保留是樹木移植存活的基礎,它在植物的主要功能是,固定樹身這樣樹木才能安穩的向上生長,就好像房子的地基,它還負責吸收水分與土壤中的礦物質等養分,供給樹木生長所需。在移植時為了便於挖掘與搬運,通常會將枝葉與根截斷一部分,就生長上來說,如果可能最好不要截斷任何根鬚,但事實上不太可能,只能盡量保留,一般有計畫的移植作業,會提早一兩年預作準備,先依未來要截斷的位置將其旁邊的根先行截斷,底部暫時不截斷,一兩年中他會長出許多新的根鬚。

根鬚吸收水分的效率最佳,是一株樹木主要的水分來源,而且它在根枝與細根上生長較多,其生長機制是會隨著環境需求而改變的,當環境中或植物需求的水分不足時,他會不斷漲出新的根鬚;當環境中或是植物需要水分過多時,他會漸漸消失,動態的配合生長所需而增減。移植時被截斷的是尾端的細根與長在上面大量的根鬚,先行斷根是讓它在一兩年中快速增生根鬚,恢復它應有吸收表面積,待它恢復得差不多,再將它沿著前一次斷根稍外側的位置挖掘,並將底部的根截斷,此時移植就比較不用擔心由於根的截斷而過度影響它的生長。

根部泥土的保留是重要的,一般會用易於腐爛的有機物包覆,避免泥土脫落,根不吃土就喪失許多吸收功能,也減少固定樹身的能力,如果在移植過程中泥土不小心脫落就要覆土,讓所有的根都包覆載土裡。一般來講有氣根的植物是屬於較易移植的樹種,原因在於其根系發達,有氣根的協助吸收水分,但絕大部分人在移植前都不做功課,只為了達到自我目的而短視蠻幹,做了錯誤的處置,還把氣根全數砍掉,減少了氣根在空氣中吸收水分的功能,這棵樹更難存活。

另外根與樹冠有著一定的關係,根向四方伸展的範圍大約會等於樹冠的大小,也就是說樹冠的範圍多大,根生長的範圍就有多寬,日正當中時樹蔭遮蔽的外緣,也就是根所到達的範圍。如果根部由於外來的因素無法向外拓展,被囿於某個範圍,那樹冠就會相對應的長不好,或者無法給樹木應有的固定力道,就如同有些路樹與庭園造景用植物,根部被水泥製植穴框住,無法正常伸展,不是造成樹冠無法正常伸展,就是樹木得不到正常該有的固定,這就是為什麼到處見到路樹被颱風連根拔起,而生長在深山野地的樹木通常是枝葉折斷,來春可發新芽長新枝,延續它應有的強韌生命力。

某些樹種根系稍異,如竹子,他是較特別的樹種,其實大部分的學著不認為它是樹,它通常被分類為禾本科,它的根系與一般樹木不同,不論散生或叢生每株竹子都是由地下莖相連接,只要埋在土裡的莖,每一個節都會長出根,就只繞著地下莖的周圍不會向外拓展。每一個節都充滿根芽芽眼,所以他特別容易移植,用扦插法即可輕鬆移植,所要注意的要點,就是水分是否充足而以。

2、植物的莖—適當的斷枝建立新的樹冠與根展範圍的關係,以及正確的傷口復原減少感染以增存活率
再來要談到樹木的莖,也就是樹幹與樹枝,它的功能是支持樹身使它能夠屹立不倒,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向上運輸根所吸收的水分與製造養分所需的原料,向下運送葉子所生產出來的養分能量。

新移植的樹木,其樹冠範圍是人工修剪出來的,我們必須考慮樹冠與根的範圍關係,不宜比根的範圍大太多,截肢的位置要盡量在分枝的根部,也就是樹枝剛杈出來的地方,如果是棵老樹,由於老幹木質化程度高再生能力較差,最好塗上癒合劑,避免切口細菌感染是樹變殘障後的復原要件。越老的樹幹葉芽芽眼越少,再生能力越差,所以適當保留新枝與葉子是有其必要的,不然樹木無法重建其能源工廠,要存活也是一大考驗。

3、葉的保留
葉子是植物生長能量的來源,將由樹幹輸送上來根部所吸收的水分與養料,吸收陽光與空氣,經由光合作用製造出全株植物所需的養份與能量,也就是植物的養分工廠與發電廠。葉子除了是植物的能量工廠以外,同時它還掌管呼吸與水分蒸散等功能,其實呼吸作用就是植物物質與能量的代謝,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核酸、脂類的代謝與水分的蒸散在生產養份時同時進行,其中移植樹木最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的蒸散作用。

葉子在生產與代謝時會產生大量的熱能、以及太陽光照射所留下的熱能,人類靠著流汗把體內多餘的熱能排出體外,植物也一樣,只是它經由葉緣的汽孔排出的是水蒸氣,同時排出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與呼吸作用的廢物二氧化碳。所以葉子的適當保留越形重要,太少會因能量不足而死,太多則可能因蒸散作用太過旺盛,而致根部水份供應不足而無法存活,所以移植時要因樹種的不同,與根的保留率,以水的吸收率與蒸散率,彼此的平衡條件來決定樹葉該保留多少。

大多數人在移植樹木時,會將葉子除去是為了減少蒸散,但通常做過頭甚至全數去盡,這是不適當的作法,雖然說植物的根莖都儲存了備用養分,但缺乏能量工廠源源不絕的供應,不利於大病過後的療養,如前所述保留新枝也是為了葉子的快速生長所做的準備。許多老樹移植過程忽略這一點,做了良好的根系保留,卻忽略了新葉的生長,只保留了老幹,去盡新枝,無法在適當的間內長出足夠的葉子以供應生長所需能量,眼看著它就要活了起來,過了一兩年在戰備糧耗盡之後,卻又見植株漸漸枯死。

4、總體性的配合與環境的適應性以及後續照護
植物移植時根、莖、葉的處裡決定了植物本身的生長要件,但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環境因素,沒有選擇適當的環境移植,常常得不到好的下場,親水性植物不能離水過遠,以保土地長年潮溼,沙漠植物種植環境排水性要極佳。根要有適當吃土,不宜過深也不宜過淺,看它的原生環境與生長狀態是最適當的參考資料,所有學者專家的研究報告,甚至成了學術門派,也是由這個途徑得到的。

植物移植的適當季節與時間,各類植物移植季節不同,需要視植物移植時節做移植,太早或太慢都會影響到植物的生長。通常在植物生長季節來臨前是最好的時間,移植之後它正可以快速生長,恢復移植時所喪失的功能,常綠灌喬木主要以春、秋兩季移植為佳。竹子四季皆可,但春秋兩季為佳。整體來講所要考量的環境與季節因素,除了生長季節以外還要注意的是氣候的傷害,有霜雪的地區要避開寒害、熱帶地區避開烈日等溫度較大變易,還要給予適當的水分與溼度。許多植物的相關知識是通則,會因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易,如與台灣同緯度的大陸習氣候地區會有下雪及酷熱現象,日夜溫差也大,而台灣島因為海洋的調節溫差,使得除了高山與背風坡以外幾乎不會下雪或下霜,溫差小生長季節長,所以海島型氣候地區移植季節要寬鬆許多。

定植時其他注意事項,應微微輕壓栽培土切忌壓實,能使根部與土壤充分契合,但不宜壓得太緊,以免影響空氣的流通。盡量避免移植於高溫或日光直射的地方,以陰涼地為佳,可減緩水分消耗,且需加以灌水滋潤。但是通常移植場所是沒有植被的裸土,且為無蔭的開闊地,泥土在陽光曝曬之下溫度可達四五十度以上,對植株不利,所以最好舖上乾草遮避日照,澆水應避開日照時間,以免水被太陽曬熱燙傷植株。

除了移植以外,經常被大家忽略的是修剪的方式,尤其是颱風季節的修剪,樹之所以會被颱風吹斷或吹倒,是由於枝葉總體受風面積過大,只要將其受風面積減小就能達到防颱功能,所以只要剪掉一部份細的枝葉即可,但通常較大的樹都被修剪過頭,為了快速省力,從一株樹的中等樹枝剪除,不需幾刀一棵樹就變得光禿禿,樹冠立即變小,根係為了配合樹冠而萎縮,細枝細葉等主要的能量工廠被大刀砍伐。一棵樹修得只剩老幹毫無新枝,老的枝幹再生能力差,不易再發新的枝芽,一棵樹就好像得了癌症似的,大病過後的樹,要恢復原有的健康身體,與往日同樣枝葉婆娑是不太可能的。

學校近來推動樸門農藝,這是一個回歸自然的生活哲學,回歸自然必須先瞭解自然,聊解之後才有實踐的能力,實踐才足以稱樸門;不然則只是學理,課堂上教教即可,但卻無法確實體認。讓孩子們能做之前先行思考,並在做中學、學中做,裨益則多。

台灣河川問題之ㄧ

文/陳紹奎
台灣河川反應著全面性的環境問題
水土保持出了問題 可以在河川水流榮枯之間發現
環境被污染 可以由河川檢驗得知
生態失衡 可在河川物種消失發現

◆台灣環境問題之始
台灣於二戰末之日本政府及國府遷台初之三十年間,以『人定勝天』的精神,逢山開路遇河架橋,應戰時之需深入崇山峻嶺,砍伐全台75%之原生林木,為台灣水土保持破壞之元兇,八七水災與次年之八一水災,初嘗『勝天』的惡果,洪災土石流始肇於焉,連年不絕。在原始森林砍伐殆盡之後,台灣積極推展工業,農業成為支援工業的後勤補給,全面性的開發平原、山坡、河床與谷地作為農耕用途,將濕地、灌木林等荒野區域剷除原有植被,使台灣自然生態環境千瘡百孔。

早年因環保意識未開,為了商業與經濟利益,向前直衝觀前不顧後的工業政策,讓工業廢棄物任意棄置於山林水澗與大氣中,更加深了台灣環境的沉痾,以致環境資源的快速流失,維護自然資源便成為台灣永續經營首要之務。

『永續』乃現今普世顯學,其目的在於「能滿足當代的需求,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」,並且要建構在「環境保護、經濟發展及社會公義」三大基礎之上。台灣地狹人稠,自然資源不足,天然災害頻繁,過去錯誤政策的傷害,所以對追求環境永續發展而言,比其他國家更具有迫切性。

過去台灣體制教育在環境保護方面向無著墨,在各民間團體與政府的努力下,近二十年來環境教育才逐漸被正視,但社會上仍充斥趨利興弊視為正途的誤謬,百年樹人始於育苗,環境的永續發展首重教育實踐,次為應急的對策,宜以雙線並行。環境教育為根本解決之道,但教育需長期耕耘非一蹴可及,在積極投入環境教育之餘,另需研擬環境對策,以解決環境沉痾以及新生病灶等當務之急。

河川是大地血脈,如同母親一般呵護並孕育著大地。老子說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夫唯不爭,故無尤」。正映著現代對河川的認知,上善若水,水利萬物而不爭,所以它是生物多樣性的主要維持系統,維持著地球的生態體系。早年由於政府缺乏完整的國土規劃,使得環境過度開發,以致維持生態系統的河川受到嚴重的傷害,加上對於廢棄物與汙染物的棄置與排放未做適當管制,使得工農畜牧與生活廢棄物大量排入河川,有些工業廢水甚至夾帶有毒物質,大量毒物注入河川,使河川生態受到莫大傷害。

從公民論壇到提升公民素養

從公民論壇到提升公民素養
──留下美麗林蔭‧純精路不再哀愁──
文/陳紹奎
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
羅東鎮純精路路型變更案,本來要移除美麗的行道樹,在四月三十日羅東公民論壇召開結論報告記者會後,各相關單位相繼提出尊重公民論壇結論的回應,最後決定留下純精路林蔭分隔島,讓純精路保有美麗,民眾不再哀愁。
這次活動建立的最佳示範,是讓民眾體現了公民參與的精髓。由於本案(公民論壇)的執行,一掃過去社會爭議性議題必得靠街頭運動衝撞的宿命,在抗議布條、抗爭遊行、警民對峙……等耗費社會成本的行動還沒開始出動前,事件可能引發的衝突點就已獲得解套。
政治是必要之惡,時有不足是常態,民眾總希望政府萬能,但這畢竟只是理想化的期待。當政府無法以民眾的最大利益為依歸,甚至傷害民眾利益時人民該怎麼辦?在過去威權時代,『抗爭』似乎是唯一的方法,但我們知道抗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,如果有更符合社會利益、社會公義與節省社會成本的方式,而且可以解決問題,那麼『抗爭』就應該可以歸隱山林了。
政治人物是靠民眾的選票而得到授權,讓他治理公眾的事務、或代理民眾制定法律規範,但畢竟政治人物還是凡人,犯下判斷錯誤、決策欠周全、利益私心、違反民意……等問題是必然的。
隨著民主社會發展逐漸成熟、公民素養逐漸提升,政府施政的許多缺失,可以透過公民參與去導正,讓政治人物知道真正的民意是甚麼,舉辦公民論壇即是許多方法之一。像羅東公民論壇結論與出口民調的結果,19%(贊成路型變更)與81%(反對路型變更)的懸殊比率,除非不想再參選,否則政治人物很難跟選票過不去。
羅東純精路路型變更案的公民論壇階段性任務落幕了,但解決的只是問題的衝突點,問題本身依舊存在。希望論壇本著解決衝突的完美經驗,繼續未來的任務。
純精路的問題源自於許多面向,都市規劃、道路交通問題、特色商店街的社區營造、協助建立個別商店特色、地方文化特色的凝聚、永續環保文化的建立、純精路休閒消費品牌建立……等等,現在需要的是積極探究問題的根源,尋找解決的方法,才能讓純精路林蔭大道成為另一個宜蘭人的驕傲。
台灣已屬經濟大國,但在民主方面仍有待提升,過去社會議題從政府不理會民意,到民眾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以抗爭才能得到解決,然後開始有舉辦座談會與公聽會的作法,但這些方式經常成為政府單位為了交代程序的流水帳,往往沒有呈現出人民真正的期望,以及明確條列式的結案內容,也沒有呈現出正反兩方支持者的明確比例,但民間團體舉辦的公民論壇結果報告把這些明確的呈現出來,使得錯誤的政治決定依人民需求改絃易轍。高度的公民素養才能讓國家進步成法治化民主大國,畢竟民眾的公民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,它需要靠訓練與操練加以養成,公民論壇即是ㄧ個很好的例子。
羅東公民論壇已立下良好的示範,後續應該可以這個模式讓縣民共同來討論宜蘭縣目前呈現的問題,以及民眾期望縣政執行的方向──蘭雨節是否能取代童玩節、是否恢復舉辦童玩節、綠色博覽會逐漸轉向議題、什麼是宜蘭價值……等等,舉凡公共事務不論教育文化、工商財政、都市規劃、交通觀光、衛生醫療、農漁業與其他一切公共議題,讓宜蘭成為環保、文化、觀光兼備的永續大縣。